成因
急性心肌梗塞通常是由動脈粥樣硬化和冠狀動脈血栓引起的。心臟是一個重要的器官,它將血液輸送到我們身體的各種組織及器官。冠狀動脈是提供血液、氧氣和營養到心肌的血管。過多膽固醇和脂蛋白等脂肪物質隨著時間沉積在冠狀動脈壁上並形成斑塊,這個過程被稱為動脈粥樣硬化。動脈粥樣硬化會導致血管逐漸收窄。斑塊有時會破裂並誘發血小板和纖維蛋白聚合,形成血栓和並完全阻塞血管,導致心肌梗塞。沒有血液供應的心肌就無法正常運作並開始壞死。
症狀和診斷
急性心肌梗塞的典型症狀包括胸痛和胸部不適,有時會延伸到下巴和左臂。其他症狀包括出汗和呼吸困難。非典型症狀,如消化不良和頭暈。有時,心臟驟停亦可能是急性心肌梗塞的首發症狀。
急性心肌梗塞的併發症
急性心肌梗塞可導致心肌壞死和功能失效,嚴重時會導致心源性休克和急性心力衰竭。此外,壞死的心肌可導致心律失常或心臟結構破裂而造成的心包填塞、急性二尖瓣關閉不全或急性室間膈缺損。所有這些情況都有即時生命危險及增加中風或其他器官衰竭的機會。 長遠來說,由於心臟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傷,治療急性心肌梗塞後的倖存者將會增加慢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和中風等的風險。
治療
急性心肌梗塞的治療方式主要包括藥物並配合其他治療以恢復心肌的血液供應。患者可能會被給予氧氣、靜脈輸液或藥物及使用各種監測設備,以維持血壓、血含氧量和心率等維生指數。特別就ST時段上升心肌梗塞 (STEMI)來說,治療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盡快打通阻塞的冠狀動脈,可以通過進行緊急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 (PPCI) 或溶栓治療治理。患者會被給予抗血小板或抗血栓等藥物以稀釋血液並去除血栓。此外,亦可能使用其他有助於心臟功能或降低血脂的藥物。在某些情況下,可能需要進行冠狀動脈繞道手術 (CABG,俗稱搭橋手術)。
(資料來源:醫院管理局智友站)